close
心肌,心律失常,胸痹,供血不足,交角
提問: 心臟
醫生您好: 我今年28歲,半年前感覺胸悶氣短,做了心電圖醫生說是T波倒置,供血不足。一直吃藥到現在沒有改善。懇請專家指點,多謝!(醫生說多是感冒引起,可我之前一直沒有感冒)
医师解答: 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主要是通過影響心肌復極而使心電圖發生變化,在心電圖上可表現損傷及缺血表現,常可引起ST段、T波、及QT間期的異常,其中ST—T改變最為重要,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ST段改變:   ①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診斷意義。ST段壓低>0.05mV。   a 水平型:在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R波頂點垂線與ST段的交角等于90°,水平持續至少0.08秒。   b 下垂型,也稱下斜型。上述夾角大于90°。   ②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也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其R波頂點垂線與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但QX/QT>50%,而且下移>0.075mV,下移的ST段長度>0.08秒才有意義。   ③J點下移:J點是S波升支與ST段的交點,即S波的終點。其R波頂點垂線與ST段所成之夾角小于80°,QX/QT<50%。J點下移必須大于0.2mV時才有臨床意義,但J點型ST段降低常是生理性的,一般是由于心房除極波的壓低所引起,常見于竇性心動過速時。僅憑J點降低很難作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   ④ST段抬高:肢體導聯和V4~6導聯ST段抬高超過0.1mV,V1~3導聯超過0.3 mV即為ST段抬高。ST段抬高常見于變異性心絞痛,多由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由于急性透壁、顯著心外膜下心肌損傷,面向損傷面的導聯ST段抬高,常見于V2~V6,最明顯于V2~V4導聯,也可見于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多呈凹面向上,有時伴有T波倒置。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原表現為ST段下降者,ST段可恢復到等電位線上或稍抬高,易誤認為心電圖好轉,但這種急性改變多為一過性,持續數分鐘至十余分鐘,偶有持續半小時者。   T波改變   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常呈一過性心內膜下或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內膜下心肌缺血早期, T波對稱高尖,進一步發展,ST段向下壓低,或與T波融合,構成凹面型ST段下移。心外膜下缺血遠較心內膜下心肌缺血少見,復極方向由心內膜指向心外膜,T波向量離開心外膜面,故面向缺血的導聯T波對稱性倒置,并伴有ST段上抬。若以心內膜下缺血為主,進而波及心外膜下,則出現ST段壓低,T波低平或雙向;若以心外膜下缺血為主,波及心內膜下,則出現T波倒置,ST段輕度壓低或在等電位線上。缺血性T波改變,常呈定位分布,即幾個有指示性改變的導聯共同地可反映前壁、下壁、側壁等缺血部位,而在缺血室壁的對側壁導聯出現對應性改變。   Q—T間期的異常:Q—T間期最好在aVF導聯上測量,因為該導聯U波最不明顯。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常引起一過性Q—T間期縮短,亞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Q—T間期可以延長。   心律失常: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影響到心臟起搏傳導系統,或因心肌缺氧,心肌的應激性增高等原因可產生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顫、各種類型的傳導阻滯等。   其他:如心電軸左偏、左室肥大、U波倒置及PV1終末電勢異常。  心臟病人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因心肌供血不足而易出現胸悶、胸痛、憋氣等癥狀,在中醫屬“胸痹”范疇。   胸痹是指心臟本身病損所致的一種病證,以“兩乳之中,鳩尾之間”即膻中部位以及左胸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由心臟陰陽、氣血偏虛,以及寒凝、熱結、痰阻、氣滯、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醫認為心臟病人的心律失常發生,不外本虛標實,以本虛為主。本虛可有氣虛、陽虛、陰虛、血虛,且又多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其邪實也有痰、飲、氣滯、血瘀之不同,同時又有兼寒、兼熱的區別。其發病,無論虛實,均由氣機不暢,氣血阻滯,心脈痹阻而突然發病。故心律失常的病人可以發生胸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rf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