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正常人,霉素,稀薄,葛根
提問: 我經常鬧肚子
我經常鬧肚子大概是什么原因?
医师解答: 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1次,少數人習慣于每日排便2—3次,亦屬正常。大便稀薄或伴有便次增多,稱為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多有較強的季節性,急性腹瀉大多是因為感染,好發于夏秋二季。慢性腹瀉是指反復發作或持續2個月以上的腹瀉。慢性腹瀉病因相對來說更復雜,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如果對腹瀉麻痹大意不以重視,很容易錯過腹瀉背后隱藏的病情,貽誤治療。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并含有大量電解質,一般24小時內,空腸吸收水分3~5L,回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約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由于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由于食糜質和量的差異和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平衡。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增加而形成腹瀉。 因此建議查找一下原因以便于針對性治療。 治療   ①飲食要求:適當減少進食,飲食易消化,給予足夠的液體防止脫水。   ②控制感染:細菌性腸炎可根據致病菌選用抗菌藥,常用氨卞青霉素、慶大霉素等。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用抗菌藥。   ③應用乳酪乳酸桿菌制劑,使該菌在腸道繁殖以抑制大腸桿菌,有較好效果而無副作用,并可增進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④微生態療法: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多用回春生、媽咪愛等。   ⑤中藥:輕癥可用保和丸,重癥可用葛根耳連湯,營養不良久瀉不愈可用參茅白術散。   預防   1加強食品衛生與水源管理。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3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rf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